Kaiyun (中国大陆) - 官方网站

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徐工力量”|Kaiyun - 开云 (中国大陆)
全国服务热线:021-64863155
行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 > 行业
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徐工力量”
添加时间:2023-11-24

  徐工机械坚定不移打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公司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成效正是得益于发力技术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特别突出)、数字赋能(将“智改数转”工作列入“董事长一号工程”)、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际化经营独具特色、成效大),展现了应对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挑战的“徐工力量”

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徐工力量”(图1)

  作为近代中国重要的工业发祥地,江苏如开云 开云官方网站今以占全国1%的陆域面积和6%的人口,为全国贡献了11%的工业利润。其中,江苏的企业各有各的“妙招”,共性的“几步棋”走得比较好——第一是苦练内功,搞技术创新,打造撒手锏,“这是最根本性的东西”;第二是数字赋能,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插上数字化的“翅膀”;第三是拓展市场,面向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向国际市场,“(到)大海中去学游泳、去比拼”。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机械”)是这些江苏企业中的“优等生”。

  徐工机械总部位于具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之称的徐州,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位居全球第3位。公司2022年的主要经营指标领跑行业,其中营业收入938.1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43.0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8.13%;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国内行业双第一,净资产收益率行业领先。《董事会》杂志调研发现,徐工机械坚定不移打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公司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取得,源于技术创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特别突出)、数字赋能(将“智改数转”工作列入“董事长一号工程”)、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际化经营独具特色),凸显了极具特色的“徐工力量”,颇具启发意义。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是支撑企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2023年9月的第二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上,徐工机械杨东升董事长表示,徐工始终牢记习“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的谆谆嘱托,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徐工发展的主战略,构建了“1+6+N”技术创新体系,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首先是观念上重视。徐工机械承继和弘扬新时代徐工“四种精神”——“洞察发展规律的思辨精神、敢于刀刃向内的革命精神、识变应变求变的创新精神、聚力攻坚克难的登顶精神”。杨东升董事长认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只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真正托起高质量发展的水准,才能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才能增强发展的安全性。

  构建技术创新体系。以高端化为引领,精准落地徐工“1+6+N”的创新体系布局,构建由研究总院牵总、总部研发机构与各产业研发机构协同的两级研发体系架构。新能源研究院、智能制造研究院、智能数字化研究院、零部件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未来产品研究院6大研究院齐发力,协同各事业部,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徐工创新战略规划、技术规划和产品规划。

  不断探索工程科技,打造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最具活力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徐工机械有省级以上重大研发平台34个,包括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高端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CNAS”认可的工程机械整机及其零部件检测中心等。在最近年度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排名中,徐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蝉联工程机械行业第一。2022年,徐工机械获国家级“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1家子公司获国家管理创新一等奖。截至2023年6月底,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0586件,其中发明专利2817件、国际专利206件;累计制定、修订并发布实施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62项。

  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力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凭借强大自主创新实力和深厚产品技术沉淀,徐工机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公司“机械产品数字化手册国际标准制定及应用”项目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首台(套)重大装备,引领中国高端制造:全球首创最大起重能力达88000吨米的履带起重机,在行业内产生了颠覆式影响,标志着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创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大型企业,徐工机械的技术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国内。近年来,公司对全球研发基地进行系统性布局,进一步支撑了公司技术创新和国际化战略落地。徐工欧洲研发中心持续加强面向当地高端市场的产品适应性开发,不断完善工程机械高级自动化、智能化作业技术,以及机电液复杂系统虚拟工程设计技术,对主机产品进入欧洲市场的支持作用日益增强。徐工美国研发中心通过引进北美先进智力和技术资源,持续开展北美产品适应性及合规性流程效率提升活动,不断提高徐工产品在北美乃至全球的竞争力。

  推进创新的过程中,徐工机械应用了“联合作战”的方式:公司把研发需求传递给供应链,并将其研发成果放在主机上不断迭代,从而加快整个链条在关键技术、部件上的突破。公司聚集工程机械产业链上下游各类优势资源,联合行业内重点整机、零部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成立了高端工程机械及核心零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实现错位竞争,在加强自身配套环节掌控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创新。2023年,徐工机械与宝钢股份联合实验室签约揭牌,与丰田汽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氢能技术研究和全产业链应用突破。

  成绩的背后是高强度的研发投入。2022年,徐工机械的研发投入提升6.13%至57.5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提升至6.13%,显著高于同期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增长14.97%至5767人,新增研发人员多为硕士和博士,研发开云 开云官方网站人员数量占比为21.00%。

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徐工力量”(图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设备互联互通、无人化产品和智能制造等为工程机械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数字化经济浪潮下,制造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改数转”),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竞争优势的关键一招。徐工机械通过智能化和数字化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和运营模式变革。

  开云中国 开云网站

  一是管理变革,启动“智改数转”工程,全力应对数字化时代的必答题。2023年,徐工机械将“智改数转”工作列入“董事长一号工程”。在顶层规划方面,引入项目咨询机构,围绕“六经六纬”蓝图规划推进流程重塑、管理变革、平台赋能;在人才引进方面,引入不同行业领域高端专家团队近百人,有力支撑“智改数转”工程推进;在组织变革方面,以总部信息化管理部、流程管理部、智能制造办公室为指挥,以智能数字化研究院等为抓手,打造核心能力支撑。9月,徐工“智改数转”战略规划一阶段总结暨二阶段部署大会召开,杨东升董事长表示,“智改数转”是实现“珠峰登顶”的基石,必须以变革的思想将转型方向融入“六经六纬”的方方面面。

  二是精准提升,开展落地速赢项目。包括:开展全球协同研发数字化平台升级工作,支撑欧洲、北美等海外研发中心与国内协同产品研发;建立公司统一的工艺数字化平台,打通产品从研发到工艺到生产的业务流、数据流;启动公司统一的大数据中台建设工作,消除各个环节的数据孤岛,推动数据驱动的流程优化和业务创新;通过打造全球数字化人力资源、全球金融司库体系、全球财务共享中心、全球采购中心等能力建设,构建基于数据穿透的全球化运营管控体系。

  三是敢为人先,着眼世界智能制造前沿,持续推进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建设。徐工机械建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工厂2家,三级工厂6家,同时对标成熟度五级要求加快建设。2023年上半年启动2家智慧产业园的建设,推进20余条智能产线的升级改造;同时,开展基于视觉识别的构建焊接气孔、偏焊等11类算法模型,应用装备融合数字技术,累计打造20余项典型应用场景,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开云中国 开云网站

  四是示范引领,持续带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公司的汉云工业互联网平台跃升至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第2位,并作为工业互联网企业代表,于今年7月受邀参加总理主持召开的平台企业座谈会并发言;公司新增1个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累计获评8个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2个江苏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

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徐工力量”(图3)

  目前全球工程机械产业仍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前景面临机遇。据徐工机械2022年年报披露,公司将以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技术创新和国际化为战略重点。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徐工机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之路。公司坚定不移地推进“国际化主战略”,深耕国际化发展布局,实现了从产品贸易出口,到技术、资本、品牌和人才的出海,形成了出口贸易、海外绿地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为全球客户提供全方位产品营销服务、全价值链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

  围绕“总部抓总、区域主战、产品线主建”的战略思想,徐工机械打造“1+11+N”的国际化运营体系,推动公司国际化能力的提档升级。目前公司拥有39家海外子公司、330家海外经销商、2045个二级网点、23个自营海外服务备件中心,营销网络覆盖全球193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在英国、新加坡、沙特、阿联酋、越南成立了销售公司,另有多家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备件中心正在筹划推进中。

  强化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公司统筹策划、构建了一支贯穿“研产供销服融”全价值链的人才队伍,“中方派驻+当地招募”形成大区人才队伍合力,多维度薪酬激励结构激发海外大区内生动力,培养了一支聚焦市场需求、素质过硬、敢打敢冲、协同作战的海外人才队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徐工机械国际化时采取“抱团出海”的打法。公司在市场上加强和供应链企业,尤其是上游企业的协同,在美国、墨西哥布局了液压零部件油缸生产制造基地,下一步将在巴西、东南亚联合布局,从而形成工程机械产业当地化竞争优势。

  高质量推行国际化经营,收获不小。2022年徐工机械的国际化经营收入同比增长50.5%,达到278.3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67%,同比增长近一倍。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2.8亿元,其中国际化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3.5%,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升至40.75%。2023年上半年,公司15个主机产品的占有率居国内行业第一,产品覆盖95%以上“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徐工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中国工程机械品牌,在30多年的国际化征程上,年出口总额和海外收入持续稳居行业第一。作为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庞大,产品品种与系列齐全,极具竞争力、影响力和国家战略地位的千亿级企业,徐工机械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主题。对自立自强、奋勇争先的中国企业而言,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尤其重要。如何真正答好这道考题?徐工机械坚定不移打造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聚力技术创新、数字赋能、国际化并成果显著,有力展现了徐工力量,为中国企业推进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产品展示 PRODUCTS